哎呀,你們知道嗎?最近我研究了下養老金的計算公式,發現里面門道還挺多的。咱們平時交的社保,有的是自己繳的,有的是單位繳的,你們說哪個更劃算呢?今天咱們就來算算這筆賬。
首先,咱們得知道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什么。一般來說,養老金=基礎養老金+個人賬戶養老金。基礎養老金是根據你的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來計算的,個人賬戶養老金則是你個人繳費部分累積起來的錢。
那自己繳社保和單位繳社保有什么區別呢?其實,我們自己繳的部分是進入個人賬戶的,單位繳的部分則是進入統籌賬戶的。也就是說,我們自己繳的錢是直接影響到我們個人養老金的,而單位繳的錢則是用來給大家分攤風險的。
咱們來具體算算。比如說,小王每個月的工資是5000元,他個人繳社保的比例是8%,單位繳社保的比例是16%。那么,小王每個月自己繳的社保就是5000*8%=400元,單位繳的社保就是5000*16%=800元。
這400元是小王個人賬戶的累積,而800元則是進入統籌賬戶的。等到小王退休后,他的基礎養老金是根據他的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來計算的,個人賬戶養老金則是他個人賬戶累積的錢除以計發月數。
這么看來,好像自己繳社保的部分更能直接影響到養老金的多少。但是,別忘了單位繳的那部分社保也是用來給大家分攤風險的。如果只看個人利益,那當然是自己繳的越多越劃算。但要是考慮到整個社保體系的運行,單位繳的那部分也是很有必要的。
話又說回來,咱們繳社保不就是為了將來有個保障嘛。所以,也別太糾結是自己繳還是單位繳更劃算。關鍵是要按時繳費,保證自己的權益。
另外,我還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。就是咱們繳社保的時候,會發現繳費基數是有上下限的。這個上下限是根據社會平均工資來確定的。比如說,如果小王的工資是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,那么他的繳費基數就是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。這樣一來,小王繳的社保就會比別人多,將來領的養老金也會更多。
所以啊,咱們繳社保的時候,不僅要關注自己繳了多少,還要關注繳費基數。說不定你繳的比別人多,將來領的養老金也會更多呢。
總之,養老金的計算公式還是挺復雜的,但咱們只要把握住幾個關鍵點,就能大概算出自己將來能領多少養老金。至于自己繳社保還是單位繳更劃算,我覺得還是要從個人和整個社保體系的角度來看。你們說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