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山奇石》聽后感
《黃山奇石》是一篇寫景的短文,圖文并茂,運用擬人、比喻的手法生動地介紹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有趣的奇石、怪石。整節課,王老師通過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力,扎實組織語言實踐訓練,實現了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美麗轉身。
落實字詞句訓練、重視語言積累寫自己想說的話,寫想像中的事物,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。是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。這節課,王老師就充分考慮到了年段要求、教材特點、學生的學習需求,根據這篇課文獨有的教學價值,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選文后面的課后練習“引導學生展開想象,仿照課文的句子,用“像”說說圖片中的石頭,并寫一寫。”
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,不是展開想象的問題,是怎樣表達的問題,王老師首先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比喻這種寫法的好處。然后通過比較閱讀體會第2、4這兩個自然段是“怎么寫出有趣的”,又送給學生兩個具體的容易被模仿的句式;接著按照這種句式進行專項說話訓練,為了減緩學生想象表達的難度,先給學生提供仿說的素材——改編課文3、5段“猴子觀海”“金雞叫天都”。然后讓學生根據圖片仿說,在仿說的過程中,充分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;在介紹“獅子搶球”“仙女彈琴”時,考慮到讓學生脫離圖片完全憑著自己的想象模仿難度增大了,又設計了填空來幫扶。
如果我們每節課都能像王老師這樣,一節課訓練一個點,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、語文素養定會不斷上升。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采集網絡資源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本站刪除。